江西第三城,遭遇掉队危机。今年上半年,九江经济增速0.2%,在百强城市中垫底;省内赣州渐行渐远,宜春步步紧逼,九江排位岌岌可危。
作为江西老工业基地,“九江制造”一度成为江西工业的代名词。然而上半年,九江二产增加值下降2.3%,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3.8%,工业成了拖累经济增长的最大因素。
近年,九江官方几度直言自身不足:传统产业偏重、新兴产业不足、转型压力较大……如今,退无可退的九江正努力寻求突破,在近期举行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会商会上,九江加速拥抱武汉,未来将融入武汉都市圈发展,加强九江、武汉氢能产业协作。
差距拉大的江西老三
九江,一座名气不亚于省会南昌的城市。
两千多年来,从司马迁“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到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和小城九江早早登上流量舞台,令陶渊明、白居易、欧阳修、苏轼、陆游、王安石、朱熹、唐寅等无数文人墨客趋之若鹜。
九江市庐山秀峰景区瀑布。图/视觉中国
除了名山大川,九江还坐拥长江、鄱阳湖水运之利,自古便有“七省通衢”之称。唐宋时期,物产丰饶的九江成为全国“三大茶市”“四大米市”之一。明清时期,九江商业贸易日益繁荣,与武汉几可并肩。晚清时期开埠通商,九江民族工业也随之起步。
到了近现代,九江依旧有着令人瞩目的成就。地处长江水道与京九铁路十字架中心,坐拥全省最多的金、钨、锑、锡、萤石储量,九江逐渐成长为江西第二大工业基地和第三大经济强市。江西生产的第一根火柴、第一台电视机、第一艘轮船等均诞生于此,“九江制造”一度成为江西工业的代名词。
至“十三五”时期,九江形成了石油化工、钢铁有色、现代轻纺、装备制造、电力能源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电子电器、生物医药、绿色食品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工业总产值全省第二,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全省第一。
在工业的带动下,过去20余年,九江经济总量一直稳居江西第三,排在南昌、赣州之后。2015年前后,九江与赣州的GDP差距一度缩小到10%以内,还引发了激烈的“江西第二城”之争。
只是近年九江经济增速放缓,与赣州之间的差距已是越来越大。2017年,两地GDP差距重新拉大到10%以上,2022年进一步扩大到12.3%。
2023年,江西全省经济“急刹车”,九江经济总量遮遮掩掩,至今仍未公布。但从今年上半年成绩来看,九江GDP已落后赣州481亿元,两地差距扩大到26.8%。
与此同时,第四城宜春来势汹汹,与九江的GDP差距已经从前些年的15%,缩小到上半年的5.8%。“江西第三城”的宝座,已然岌岌可危。
绝对占比的重化工业
近年九江经济增速放缓,与其工业增长乏力有很大关系:2015年后,九江二产增加值增速大都跑输GDP增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大都跑输全省大盘。以传统重化工业为主的九江,深陷产业转型升级阵痛。
以2022年数据为例: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7941.3亿元,其中重工业产值5284.5亿元,占比约达67%,比2015年还高出12个百分点;十强行业中,过半为传统重化工业,贡献着绝大部分工业产值。
全市工业营收20强企业,也大都分布在传统重化领域:九江石化,前身为九江炼油厂,是全省唯一大型石油化工企业;蓝星星火,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有机硅生产企业;赛得利,全省最大的粘胶纤维生产企业;九江萍钢,全省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
相对传统的产业形态,限制了九江新兴产业的发展。“十三五”时期,九江也在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电子电器、生物医药、绿色食品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但其规模始终较小,难以扛起工业大旗。
2020年,九江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为15.3%、30.0%,低于同期全省均值(22.1%、38.2%)。2022年,九江战新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20%,同期全省均值已经超过27%。
较低的产业层次,也限制了九江的招才引智和科研创新。九江市人社局2023年公布的一份提案答复函介绍,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我市产业形态相对落后,很难吸引到高校毕业生留浔就业。本地13所高校毕业生留浔率普遍偏低,近两年仅有12%左右。
作为江西经济第三城、工业第二城,九江的科研创新水平却几乎垫底。2022年,九江R&D经费投入59.98亿元,投入强度仅有1.49%,低于1.74%的全省均值,排在全省倒数第二。
今年年初,九江市政府工作报告再度直陈自身问题: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新兴产业规模偏小;特色优势彰显不够,新赛道、新业态布局不足。为改善困境,九江寻到了一条新的出路,那就是融入武汉都市圈。
武汉圈的编外成员
上月月底,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十届会商会召开,武汉、长沙、合肥、南昌4个省会城市和12个观察员城市共同签署了《长江中游城市群2024年重点合作事项》。
其中提出,进一步扩大和拓展九江与黄冈跨江合作成果,推进武汉都市圈在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产业协同、对外开放、公共服务、要素市场等领域发展辐射九江,推动九江融入武汉都市圈发展;加强武汉、九江两地氢能产业协作,联合争取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可以说,九江已经一条腿迈入武汉都市圈。
融入武汉都市圈,九江是有地理优势的。九江地处江西省最北部,与湖北黄冈仅一江之隔。九江到南昌的距离约为130公里,到黄石、武汉分别约为155公里、240公里。如果乘坐高铁或者动车,九江到南昌最快需要42分钟,到黄石却只需37分钟,到武汉也只要1小时06分,便捷程度大抵相当。
九江与武汉都市圈地缘相近。制图/搜狐城市
此外,九江也有现实考量。自家省会南昌近年虽然高调实施强省会战略,还拉上九江等城市打造大南昌都市圈,但在当地工信部门主官看来,南昌仍是“总量不够大、增速不够快、龙头不够多、产业不够强、后劲不够足”。今年的经济成绩单也显示,南昌正在急速刹车。相比之下,武汉在经济规模、产业发展、科教资源、创新水平、基础设施等各领域都处于中部领先地位,对九江的辐射力度更强,也更适合成为“大腿”。
正因地缘相近、经济相吸,九江与武汉都市圈的融合由来已久,早已成为隐形编外成员。2009年,九江提出主动加强与武汉、合肥、南昌产业的补链延链;2012年,九江与黄冈签订协议,黄冈小池镇成为省际合作试验田;2021年,九江市政府驻武汉办事处成立,九江、黄石、鄂州、黄冈共同签署《关于深化跨江合作推进区域融合发展的框架协议》……
九江与武汉的产业合作也有先例,比如纺织服装。纺织服装是九江共青城市的首位产业,坐拥鸭鸭羽绒服等知名品牌。去年,共青城市引入武汉纺织大学,共同成立武汉纺织大学共青城纺织服装产业研究院,推动当地纺织服装智能制造产业升级。
近期提及的氢能产业,是九江与武汉产业合作新赛道。九江是江西全省氢经济开放先行区,新能源产业是九江9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和3大未来产业之一。在氢能领域,九江拥有丰富的工业副产氢资源,武汉则拥有理工氢电、武汉雄韬氢雄、武汉众宇动力等氢能企业,两地优势互补,合作空间广阔。
未来,武汉都市圈在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产业协同、对外开放、公共服务、要素市场等领域发展辐射九江,对于九江的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发展和城市能级提升无疑是莫大助益。当今城市竞争愈发激烈,九江想要走出困局,“抱团作战”总比“单打独斗”要更具优势。
原创 蓝桥 搜狐城市
参考资料:
[1] 各地统计局、政府官网
[2] 长江中游城市群共下一盘棋.经济日报
[3] 江西九江,一条腿迈入武汉都市圈.九派新闻
[4] 江西加速布局氢能产业.信息日报
原标题:《遭遇掉队危机,江西第三城转身拥抱武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