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正值冷饮销售旺季,有媒体报道,各地监管部门近半年质量抽检情况,雪糕抽检不合格的样品中,大肠菌群的不合格占比五成,引发网友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对此,联合利华旗下品牌和路雪等品牌紧急回应。
在食品检测中,大肠菌群的检测是一个重要的卫生指标,但也不必“谈菌色变”。即使是大肠菌群之一的大肠杆菌也是“千菌千面”,大多数大肠杆菌属于正常寄居菌,只有很小一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疾病,如引起腹泻和炎症等。有食品行业专家表示,“大肠菌群是卫生学指示菌,并非致病菌,和健康危害没什么必然联系”。
上半年多个雪糕品牌抽检不合格
近日,根据“消费者报道”的报道,整理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及省市级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4年近半年(1-7月)公布的关于雪糕、冰棍等冷冻饮品的质量抽检情况。结果显示,各地监管部门抽检发现不合格产品共11批次,从项目看,雪糕、冰棍不合格集中在大肠菌群、蛋白质、菌落总数三项,其中大肠菌群不合格占比五成。
北京商报记者查阅相关信息发现,“消费者报道”中提及抽检不合格的样品中,涉及品牌商标包括“老华头”“东三雪”“云一雪”“冰辻”等。
2024年6月13日,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抽检结果显示,标称商标为“云一雪”、标称生产企业名称为“德保县云雪冷冻食品有限公司”、被抽样单位名称为“陵水英州符记冰淇淋店”、规格型号为“65g/支”、生产日期/批号为“2024-01-08”的一款“炫酷(雪糕)”,被检出“蛋白质、大肠菌群”项目不合格。
2024年7月26日,上海市青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抽检结果显示,标称商标为“冰辻”、标称生产企业名称为“浙江冰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被抽样单位名称为“上海福满家便利有限公司清河湾路店”、规格型号为“66克/袋”、生产日期/批号为“2024-04-25”的一款“冰蓝生打椰雪糕”,被检出“大肠菌群”项目不合格。
2024年7月23日,黑龙江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抽检结果显示,标称商标为“老华头和图形”、标称生产企业名称为“鸡西市恒山区德晟冷冻食品厂”、被抽样单位名称为“哈尔滨市依兰县万联生活购物广场亿达店”、规格型号为“78克/袋”、生产日期/批号为“2023/8/15”的一款俄罗斯小白熊解馋冰奶(冰棍),被检出“大肠菌群”项目不合格。经辖区市场监管部门调查核实,该批次不合格原因为哈尔滨市依兰县万联生活购物广场亿达店储存不当造成。
2024年8月6日,黑龙江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抽检结果显示,标称商标为“东三雪和字母”、标称生产企业名称为“双鸭山市集贤县东三雪食品加工厂”、被抽样单位名称为“佳木斯市郊区俊梅连锁超市西郊华城店”、规格型号为“62克/袋”、生产日期/批号为“2023/8/22”的一款“美国提子(雪糕)”,被检出“大肠菌群”项目不合格。
据了解,大肠菌群项目不合格是造成雪糕不合格的常见原因。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冷冻饮品和制作料 GB 2759-2015》的标准要求“大肠菌群n=5,c=2,m=10 ,M=10²”,也就是说,雪糕中的大肠菌群最高不得超过100 CFU/g,同批次样品的5平行中至少有3平行样品检出的大肠菌群不超过10 CFU/g。
冷饮品牌紧急回应
8月14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联合利华旗下品牌和路雪在向合作伙伴回应中表示,“近日在某些社交媒体平台流传‘雪糕检测出大肠杆菌超标’提及和路雪旗下品牌,特作此说明。和路雪公司未收到任何来自官方及权威检测机构产品质检不合格的通知。和路雪旗下产品经过各项检测,均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安全标准,安全可靠,消费者可以放心选购”。
同时,伊利冷饮事业部也对内发布声明,“近日在某些社交媒体平台流传‘雪糕检测出大肠菌群超标’提及伊利集团冷饮事业部旗下巧乐兹、小布丁等产品的网传信息为不实信息,特作如下说明。我司未收到任何来自官方及权威检测机构产品质检不合格的通知,所有产品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进行生产,并且可以提供每批次检测报告,安全无忧,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食用”。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冷饮不合格也并非都是生产端的问题,如在7月23日,黑龙江市场监督管理局的通报结果中,1批次“老华头和图形”被检出“大肠菌群”项目不合格,但经辖区市场监管部门调查核实,该批次不合格原因为哈尔滨市依兰县万联生活购物广场亿达店储存不当造成。
对于雪糕中检出“大肠菌群”不合格,有部分网友称“等于吃‘冰冻便便’”。对此,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大肠杆菌并不是说在便便里面特有的一种细菌,它在很多地方或者环境下都可以生存,现在比较常见的就两种,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如果在冰淇淋里面出现这样的病菌,应该是在原料及消毒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也就是整个质量内控体系存纰漏,才会让大肠杆菌有可乘之机。目前来说,中国的食品安全水平还是不错的,但这一类(病菌)一定要严控”。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都是卫生学指示菌,并非致病菌。大肠杆菌是大肠菌群的一部分”。
据了解,大肠菌群是国内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食品中检出大肠菌群,提示有被致病菌(如沙门菌、志贺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的可能性比较大。大肠菌群主要包括肠杆菌科中埃希氏菌属、柠檬酸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和肠杆菌属。
冷冻饮品不合格率有所下降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备受消费者关注,但冷冻饮品“翻车”并非常态。
2024年4月3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2024年第一季度市场监管部门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的通告》显示,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769478批次,依据有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进行检验,发现不合格样品18129批次,监督抽检不合格率为2.36%,较2023年同期上升0.18个百分点。
从抽样食品品种来看,消费量大的粮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肉制品,蛋制品,乳制品等五大类食品,监督抽检不合格率分别为0.36%、0.37%、0.69%、0.07%、0.05%,均低于总体抽检不合格率。与上年同期相比,餐饮食品、冷冻饮品等14大类食品抽检不合格率有所降低。根据《2024年第一季度各类食品监督抽检结果汇总表》,雪糕、冰棍所属的冷冻饮品的样品抽检数量/批次为1022,不合格样品数量/批次为8,样品不合格率为0.78%。
此前4月2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2023年市场监管部门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的通告》显示,2023年中对冷冻饮品样品抽检数量/批次为31404,不合格样品数量/批次为316,样品不合格率为1.01%。可以发现,2024年一季度的冷冻饮品不合格率有所下降。
钟凯表示,“大肠菌群不合格一般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生产线污染,出厂就不合格。另一个是冷链运输或终端的温度失效,细菌繁殖。很多超市和小卖部的冷柜晚上关电。和健康危害没什么必然联系”。
一方面,监管部门加大抽查力度,另一方面,企业也在上游把关生产和运输。雪糕消费的即时性很强,严重依赖线下渠道。相比各大电商平台,遍布在大街小巷的超市、便利店、小卖部,才是像毛细血管一样的存在。根据《中国冰淇淋/雪糕行业趋势报告(2022版)》,伊利、和路雪、蒙牛、雀巢4家雪糕品牌的线下市场份额分别占到19%、15%、9%和8%,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
知名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也表示,“雪糕中大肠菌群超标的问题,其根源往往深植于生产与供应链的多个环节。在生产阶段,任何卫生标准的松懈,如设备清洁不彻底、员工操作不规范,都可能成为微生物滋生的温床。而在运输与储存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包装密封性不足,也会加剧微生物的繁殖。因此,要全面审视并优化从生产到消费的每一个环节,才能有效遏制大肠菌群超标的问题”。
詹军豪进一步指出,为了从源头上避免大肠菌群不合格的问题,企业应当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食品安全管理措施。首先,加强原料的筛选与检验,确保原料的纯净与安全;其次,提升生产车间的卫生标准,定期进行清洁与消毒,确保生产环境的无菌状态;同时,加强员工的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卫生意识与操作技能。此外,企业还应建立完善的冷链运输与储存体系,确保雪糕在运输与储存过程中始终保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最后,加强成品的质量检测与监控,确保每一批次的产品都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北京商报记者 孔文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