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8亿人。其中认知障碍疾病的患者超过6000万人。”9月5日,在第七届中国养老行业陆家嘴峰会首届认知症主题分论坛上,北京老年医院认知障碍科主任吕继辉作出上述介绍。
本次论坛由国投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主办,以“认知症专业照护的多维视角”为主题,与会嘉宾从医学研究、照护服务等多个维度讨论,为认知症专业照护创新与发展带来新的思考。
当前,认知症老年人照护已成为全球养老服务领域的难点之一。在论坛上,一组数据引起关注:据我国认知障碍流行病学统计,60岁以上MCI(轻度认知障碍)患病率为15.5%,痴呆患病率为6.04%,其中,AD(阿尔茨海默病)为3.94%,VD(血管性痴呆)为1.57%,其他痴呆为0.53%。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现场获悉,当前认知症领域面临的就诊率低、药物疗效有限等挑战,加之患者从症状初现到确诊及治疗的平均周期往往超过一年,这导致多数患者在得到专业干预时已处于疾病的中晚期阶段。面对这一现状,科学照护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那么,在认知障碍照护中,“科学”两字可以渗透进哪些层面?如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赋予认知症患者空间使用的自由度?
第七届中国养老行业陆家嘴峰会首届认知症主题分论坛现场。国投健康 图
就诊率低,药物疗效不佳
认知症又称认知障碍,是一种因脑部伤害或疾病所导致的渐进性认知功能退化,且这种退化的幅度远高于正常老化的进展。它不仅影响记忆能力,还包括影响思考、定向、理解、语言、学习、计算以及执行日常任务等能力。
当前,早期认知症有十大公认临床表现,分别是记忆力变差,出现语言障碍,无法分辨地点、时间,判断力障碍,以前熟悉的事情做不好,常用物品胡乱摆放,行为及情绪改变,性格明显变化,抽象思维能力障碍,以及对日常生活不感兴趣。
目前,阿尔茨海默是认知症中最为大众知晓的疾病。“包括AD在内的我国痴呆就诊率仅为26.9%”,吕继辉指出,当前,因为自觉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无法集中而主动去医院就诊的患者比例只有12.9%,从出现症状到就诊及诊断的周期平均在1年以上,而此时病情多处于中晚期。
据吕继辉介绍,认知症存在多达100种病因,其中较为常见的病因被进一步细分为12类。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在这一系列病因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比例高达60%至70%。由于病因的多样性及复杂性,认知症的诊断步骤也相应变得复杂。
8月初,“《柳叶刀》痴呆预防、干预和照护重大报告”第三版(2024年更新)正式发布。
报告显示,除12个先前确定的可控制危险因素外,新增加了视力受损和高LDL胆固醇2个危险因素。报告指出,虽然世界各地的平均寿命都在增加,但是痴呆患者人数也在持续增加;如果人们从儿童时期开始控制这14个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可预防或者延迟近一半的痴呆病例发生。
此前,“《柳叶刀》痴呆预防、干预和照护重大报告”第二版(2020年更新)曾确定12个危险因素,其中包括受教育程度较低、听力受损、高血压、吸烟、肥胖、抑郁、缺乏身体活动、糖尿病、过度饮酒、创伤性脑损伤(TBI)、空气污染和社会孤立,这些因素大约与40%的痴呆病例有关。
“《柳叶刀》痴呆预防、干预和照护重大报告”第三版。微信公众号“柳叶刀TheLancet”图
吕继辉坦言,当前针对认知症的药物治疗效果尚不理想,因此,尽早发现,进行提前干预以及科学照料显得尤为重要。在认知症主题分论坛上,她援引了一项最新研究,其表明重度神经认知障碍发病若能延缓5年,患者数量会减少57%,相关经济负担也将减半。
人性化的照护方案成趋势
近年来,社会公众对“认知症”这个词汇已经不再陌生。但不可否认的是,认知症老年人照护依旧是一大难题。
“现在看来,从规模、隐私、自尊和社交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健康与养老研究所副所长韩涵指出认知障碍照护在探索初期存在的问题。在她看来,经过十余年发展,国内认知障碍照护环境发生了显著改变。例如,照料单元的规模趋于小型化,训练空间变得更加专业,融入了更多功能性刺激元素,以及中医康复理念在治疗中被运用融合。
韩涵指出,认知障碍照护专区的设计已超越单纯的室内软装,开始向个性化环境、物理环境、建筑及场景规划等多维度涵盖。鉴于患者症状的显著差异,定制化的照护方案成为关键。行业正聚焦于如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赋予患者空间使用的自由度。
具体措施上,针对认知症患者会出现文字或图形识别等障碍,照护空间采用图标、大字体等多元表达,确保信息清晰传达。同时,餐厅设立独立小空间,尊重患者独立进食的偏好。起居环境则强调细节与情感关怀,如设置开放式衣柜减少翻找困扰,添置家人照片增添情感支持。对视幻觉老人,则避免使用易混淆的地面与内饰材料。
当前,众多养老机构开始探索并实施更加人性化的照护方案。作为全国最早一批设立认知障碍照护专区的企业,在首届认知症主题分论坛上,国投健康运营管理部(能力建设中心)总经理、投资拓展部总经理李晓就国投健康专业认知障碍照护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作了分享。
2021年9月,国投健康同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联合发布了《认知障碍老年人照护服务规范》团体标准,据公开报道,《规范》规定了认知障碍老年人照护的基本要求、服务环境和设施设备、服务内容和要求、服务评价和改进,填充了养老机构在规范操作层面的空白。
李晓透露,根据2024年8月国投健康统计数据统计显示,在已投运机构中,认知症长者总体占比超20%。其中,中重度认知障碍占比过半。
据李晓介绍,在认知障碍照护方面,国投健康已在应用个性化的干预方案,通过中西医结合疗法、运动疗法等手段,以延缓长者病情进展,同时保持其生活质量和独立性。另一方面,国投健康还在探索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及感染预防等内容,确保长者在舒适的环境中享受相对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澎湃新闻了解到,在传统照护模式基础上,国投健康引入了MDT(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构建了包含护师、照护师、医师、康复师、营养师、药师、厨师、设计师、工程师及社工师在内的多元化实施团队,以寻求更好的照护效果。
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娟看来,AI在认知障碍照护方面具有广大前景。她提到,在AI与老年认知评估的融合中,可以通过多种智能化感知设备采集多模态(认知、行为、生理等)信息,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认知症早期筛查模型,来提升对认知症的预警能力。而在AI赋能老年认知训练领域,可以根据个体的身心状态评估结果,智能化推荐个性化认知促进处方,并自适应调节训练过程,提升对认知症干预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