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法规司司长王胜邦、统计与风险监测司司长廖媛媛、财产保险监管司司长尹江鳌出席,在约80分钟时间内回答了10个问题,涉及房地产、中小机构改革化险、利率波动影响等热点。
引导和培育更多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今年5月,金融监管总局印发了《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目前已过去3个月,谈及成效和下一步举措时,肖远企带来多组数据:截至6月末,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15.3万亿元,其中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占比均超过四成,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9.5%;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31万亿元,同比增长25.9%,上半年绿色保险赔款支出达到850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2万亿元,同比增速17%。
对于下一步工作,他谈到,在科技金融方面,主要是督促金融机构认真落实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工作要求,引导和培育更多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在绿色金融方面,要把相关统计制度进一步完善,同时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供给,特别是要提升绿色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普惠金融方面,推动相关意见落实落地落细,取得效果。养老金融方面,要稳步推进商业养老金融发展,同时要求保险机构在养老保险产品的设计方面,更简单、便捷、稳健。数字金融方面,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推动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创新应用。
保险赔付占灾害经济损失约1成,相较全球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近年来,极端天气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尹江鳌称,上半年,我国自然灾害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大概932亿元,明显高于去年同期的382亿元。
对此,金融监管总局加强行业统筹调度,指导行业做好理赔服务,推动行业配合做好防灾减损。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保险业赔付支出约1.39万亿元,同比增速30.2%。“这个增速是明显高于前7个月保费收入5.2%的增速,说明赔付增长是比较快的。”尹江鳌表示。
不过他同时指出,今年上半年,全球自然灾害经济损失大约1200亿美元,其中保险赔付大约600亿美元,占比约50%,而我国保险赔付占灾害经济损失大概10%左右,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对于保险业如何进一步发挥好保险业功能,助力防灾减灾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尹江鳌表示,在完善制度上,将搭建保险保障能力等评价体系,完善灾害事故分级应对机制;在探索试点上,将在今年初扩大住宅巨灾保险保障范围的基础上,总结河北、湖北、北京门头沟等地的做法,推动各地开展试点;在深化改革上,将扩大农险的供给,同时将完善共保机制,提升对重大项目等的风险保障;在强化监管上,将优化承保理赔的标准,提升保险服务的质效,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上半年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0.4%,仍实现正增长
在回应银行净利润增速和净息差时,廖媛媛表示,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持续放缓,主要是受到了贷款利率持续下降、净息差不断收窄的影响。今年1-7月,银行新发放企业类贷款平均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39个基点,较2021年的高点下降超过100个基点。上半年,商业银行净息差1.54%,同比下降19个基点,也较前期高点下降超过50个基点。
“中国的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80%左右,净利息收入增长放缓对利润影响显著。另外,近年来商业银行不断降低服务收费,其中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已经连续5年同比下降。”她表示。
她同时指出,近年来,商业银行通过多种方式内部挖潜、降本增效,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仍处于合理区间。今年上半年,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0.4%,仍然实现了净利润正增长。同期银行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也基本保持稳定。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引导银行机构继续加强精细化管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不断提高盈利能力。
从银行类别看,民营银行净利润增速出现了负增长。“今年上半年,民营银行总体是盈利的,但有几家民营银行净利润同比有所下降,主要是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加大了拨备计提力度,直接影响了当期利润,导致了民营银行净利润出现阶段性下滑。”廖媛媛称。
通过“关键事”“关键人”“关键行为”加强金融监管总局全链条监管
上周五,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金融机构合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全面强化金融机构合规管理要求,明确合规管理责任,推动金融机构形成以上率下、全员参与的合规文化,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合规机制。
合规是近年金融展业的主基调,监管也不断加大对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的全流程全链条监测预警。王胜邦谈及此时表示,发挥总局系统“四级垂管”体系优势,不断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主要工作包括实现金融监管的全覆盖;坚持风险为本,健全金融机构审慎监管框架;落实“四早”要求,提高风险预警的前瞻性;加大监管力度,提升监管效能。
在加大监管力度方面,他还举例称,加强金融监管总局全链条监管,实现行政许可、非现场监测、现场检查、监管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的联动,整治市场乱象,聚焦影响金融稳定的“关键事”,比如信贷、投资、票据,造成金融风险的“关键人”,高管、股东,以及破坏市场秩序的“关键行为”,关联交易、循环注资等,从严惩治违法违规行为。“我想,假以时日,合规将真正成为金融机构的基因,铸牢我们金融稳定的微观基础。”王胜邦说。
严防大股东操纵、凌驾于中小金融机构之上
防风险、强监管也是金融监管总局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被问到针对中小金融机构的改革化险工作目前进展如何,后续会否加快区域银行整合时,肖远企表示,中小银行保险机构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经营稳健,经营指标和监管指标也都处于健康合理区间。
他表示,中小金融机构改革,总体考虑几个方面。在改革方面,采取实事求是、稳步推进的原则,不搞“一刀切”,坚持一省一策、一行一策、一司一策的原则。
“在监管方面,我们一是要狠抓公司治理建设;二是要特别加强行为监管,重点对主要股东的行为加强监管,严防大股东操纵、凌驾于中小金融机构之上。不管大股东小股东,要支持金融机构按照公司治理程序、公司治理制度要求来决策。”肖远企说道。同时要加强对董事、高管和关键岗位人员的行为监管,主要看是否真正勤勉履职,履职能力和履职结果。
此外,中小金融机构要找准自身的市场定位,总的原则是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还要聚焦主责主业,不盲目求大求全。“真正把这些优势发挥出来,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对于金融机构是否会加速重组,肖远企认为,区域金融布局一直在做,不存在快和慢的问题,主要是根据当地经济金融总量、变化趋势、金融需求的情况来优化布局,根本目标就是金融供给、金融服务要能够满足市场主体和金融消费者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引导行业适时下调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
9月新一轮人身险利率调整在即,谈及保险行业受到市场利率波动的影响,尹江鳌表示,利率管理是保险公司特别是人身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事关行业的稳健经营和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保险业正处于转型升级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
“金融监管总局高度重视保险业的高质量发展,在利差管理方面,我们主要引导行业适时下调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加快资产端收益率向负债资金成本率的传导,使资产和负债更加匹配,强化投资收益率对结算利率和分红水平的刚性约束,推动客户利益真实化和合理化。督促保险公司调整产品的结构,优化保单利率的演示,合理引导市场预期。”他说。
近1.4万亿元融资获批,精准支持房地产“白名单”项目
今年1月,住建部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文,指导各地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谈及该建立以来的进展和成效,廖媛媛介绍称,目前,商业银行已审批“白名单”项目5392个,审批通过的融资金额近1.4万亿元。在城市协调机制推动下,符合规定的“白名单”项目及时获得了资金支持,为促进项目建成交付、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稳定房地产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
她表示,当前为了做好保交房工作,各城市协调机制正全面了解所在地在建已售未交付房地产项目信息。对于需要通过“白名单”获得融资支持但尚未满足“白名单”条件标准的项目,城市协调机制督促银行要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房地产企业要采取措施尽快修复问题项目,城市政府要加强协调,推动符合“白名单”条件标准的项目应纳尽纳。
今年以来,银行机构对房地产行业的融资保持了稳中有增的态势。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4000多亿元,经营性物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9%,并购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1%。今年1-7月,商业银行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3.1万亿元,有效支持了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本报记者李愿、张欣亦有贡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